□记者贺莹莹
通讯员马俊良王凡存报道
本报庆云讯“从土壤温湿度上看,说话当前萝卜易滋生蚜虫和菌类,农作影响产量,舒服需‘飞防’作业。说话”10月19日,农作在庆云县尚堂镇东郎坞村山东民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舒服负责人李同月接到县农业保护与技术推广中心发来的说话预警信息。随即,农作在技术员指导下,舒服工人对150余亩水果萝卜进行了“飞防”。说话
只需一部手机,农作就能轻松管理上百亩菜地。舒服李同月说:“再有20天就能收获,说话看长势,农作预计亩产能超8000斤。舒服多亏这‘高科技’,让‘庄稼把式’种上了科技田。”
李同月说的“高科技”,是指集农事信息、科技指导、金融服务和电商销售于一体的“神农口袋”APP。为推广数字农业,庆云县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覆盖全链条的产业园数字综合管控平台,农户下载安装客户端,温室大棚、田间地头安装传感器,全天候监测作物生长环境,视频观察作物长势,土壤温湿度、光照降水、病虫害预警等信息实时上报,平台大数据分析。种植期间,实现农作物不舒服会主动“说话”。
数字化让农业全链条有了“科技范儿”。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鹤介绍,围绕“种、管、产、销”产业链路,构建以覆盖种植业态的数字农业云平台系统为核心,以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生产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三大体系为支撑的“1+3”数字模式,以“活数据”实现实时监管、农技服务、安全追溯和信用评价四项功能。“目前已完成首批300家规模主体生产上图入网,硬件设备正在布设,各类生产信息一张图显示。”张鹤说。
数字赋能,不仅种、管省心省力,全产业还多了“数字活力”。结合现代农业多元发展需求,打通各类数字化系统壁垒,建立集电子农务、土地流转、农资配送和品牌营销于一体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数字成果”应用。通过平台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联系,以平台为载体,设置农技在线服务系统,山东农业大学和山东农业科学院30余位专家获取果蔬生产、产品加工和电商营销等周期性数据,拓宽技术指导和成果转化渠道。农资监管、农机服务和农产品合格证开具,形成手机办理、线上审批。另外,农民通过平台全面掌握市场供需、加工增值和销售渠道等信息,链条内建起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数字赋能,让产业融合更加多元。依托数字平台,庆云县探索“龙头企业+基地”的经营模式,开发生产高附加值农副产品,转化科研成果,培育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打造全产业链条融合发展新模式。借助平台,该县成立科技创新联盟,组建了3个主导产业专家团队,科研人员定期跟进生产,目前已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22项成果在园区实现产业化,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5%。“今年,产业园预计实现产值超40亿元,带动3万余农民就业增收。”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洪涛说。
2025-07-22 04:1871人浏览
2025-07-22 04:051902人浏览
2025-07-22 03:011716人浏览
2025-07-22 02:512027人浏览
2025-07-22 02:352469人浏览
2025-07-22 02:00675人浏览
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建材观。要从长远利益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这个前提下考虑与建筑材料生产、使用、废弃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和自然发展问题,即建材的循环更新如何与资源短缺、自然环境恶化相协调的问
8月2日消息,作为世界太阳能光电板制造中心,中国可能是未来五年增长较快的太阳能市场。中国是大部分国家非常大的碳排放国,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宣布了宏伟的太阳能产业发展目标,如将2015年太阳能装机容量
脱硫循环池水PH值,现场检验为2到3,而在电脑上一直显示是7。在线监控室应该加锁,企业不应该有钥匙,然而检查人员发现在线监控室门一直开着。4月11日至12日,市环保局出动150余人,由处级干部带队,分